大腹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贷高收益揭秘不是银行冲单就是企业垫资2tcqgt0c [复制链接]

1#

贷高收益揭秘:不是银行冲单就是企业垫资


来说说一个非常新潮也非常另类的投资方式,那就是络贷款。贷作为民间投资的一种方式,通过借贷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搭建的络平台,借贷双方可以快速方便地完成借贷和放贷。由于市场需求很大,有很多人都投身这个行当建起了贷平台,新的贷平台井喷式地出现。


    调查发现,很多新成立的贷平台为招揽人气,会以给奖励的方式推出回报率极高的项目,招揽投资人进场。一些有经验的人就会组织一批投资人一起投资。


    投资人芦先生告诉:咱们QQ群里面,组织经常聊天的朋友,组织多少资金,比如3千万5千万,用这个资金量和平台谈条件,你给我多高的利率,然后我们都进去。由于资金量大,组团投资往往能要求平台给出更高回报率,因此很多人也把这种做法叫做贷上的团购。


    投资人芦先生告诉有时候能高到10个点,正常时年化利率36%,组团进去可能46%,给高10个点。而且组团的人,可能还有一些提成之类的。以投资人身份来到了位于沈阳市财富中心的一家贷平台,这是一家刚成立的贷平台,注册资金一千万,平台目前回报率在每月3分。敲开门发现只有两名员工在值班,其中一名客服说他们目前暂停交易,为的是进一步调高投资者收益。


    贷平台客服人员告诉:投资者说认为那个比较低,奖励比较少,覃总说那我们再制作一套方案吧。


    这名客服人员告诉,调整后的方案会更加诱人,但由于负责人不在家,他无法给出明确答复。随后拨通了负责人的电话,这名负责人表示,他们只接受期限超过3个月的组团。


    某贷负责人告诉:如果大批量资金进来的话,你一个月之后撤走,对我们来说没有太大优势,相当于没有优势一样。你要说时间长的话,就无所谓了,我算了一下上投3个月以上,月息得有3.008,我现在初步打算会在3.5以上。我们开的话在月底开,你们要是组团的话,我们也会稍微给高一点。


    根据这名负责人给出的条件,以五百万资金量进场,大概可以得到超过42%的年化收益率,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半年以下贷款基准利率5.6%计算,这个水平已经达到了银行同期基准贷款利率水平的7倍。


    而据了解,这个平台给出的回报水平还不算最高的。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从2012年末到现在,国内就新增贷平台一百多家,并且增速仍在加快,而这些新成立的贷平台,一般会为“组团打新”的投资者提供最高70%的回报条件,吸引了大批投资人参与其中。


    只要暴利不问真假


    贷投资风险加剧


    在目前的贷市场,追求高回报率的风气愈演愈烈,有不少投资者在投资贷平台提供的项目时,只看回报多少,根本就不在乎所投标的的真假。理财投资变成了一味地追高投机,风险极大。


    辽宁投资者李先生在短短一年里,前后投资过十几个贷平台中的上百个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全国的三四个省市。他从来没有去过任何一家平台实地考察,另一位投资者芦先生则坦言,他基本不看借款人的信息。


    投资人芦先生告诉:因为挺多东西都可以伪造的。所以不太相信借款人的各种信息,我只是相信这个平台。芦先生先后投入了60万元钱到贷平台上,参与的项目长的2年,短的只几天,一开始他会选择一些有名的成立时间久的平台,不过芦先生坦言,面对如此高的利息,他很难把持自己。


    芦先生说:就像我刚进来似的,也这样。但是越投入感觉越低,是这样,就是越投越想投高利率,我不敢想象一年以后是什么样。


    对很多新加入的投资者来说,高息仍然是他们投身贷项目的最大动力,而跟风则是最常见的现象。由于他们本身并没有条件去考察那些在异地的贷平台,他们把自己资金的安全,全部都寄托在了QQ群,络论坛中资深投资者身上。


    投资人李先生告诉:(你觉得是在什么东西支撑你在不能百分之百确认这个标真假的情况下还去投呢?)就是有别人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也在投贷,不是我要随着他们,而是他们有一定的判断力。(可是你不认识他们。)当然。


    投资人


    芦先生告诉在收益上他们是36%以下的不投,36%以上投,有的甚至达到60%到70%。随着投资者的信心累积,许多投资人加大了贷投资,有的甚至把原来银行的存款都改投了贷。


    投资人


    李先生告诉:现在银行我基本上不存了,原来基本上是在银行里,放在货币性基金里面,可以短期很容易拿到,现在我觉得贷分散点也可以。所以我基本上有零钱都放在里面了。


    贷高收益揭秘:不是银行冲单


    就是企业垫资


    给贷平台上的项目投钱,年化收益率动辄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是百分之六七十,到底是什么样的项目能产生这么高的回报率呢?也对部分贷平台进行了调查。


    大多数贷平台上列出的借款项目,除了醒目的回报率,一般都不会标注贷款的具体用途。很多个人消费需要的资金周转,回报率都不会太高,在12%左右,而年化收益率能超过30%的,则基本用途模糊,且期限通常很短。那么,这些资金到底被人借走用在了什么地方呢?拨通了十几家家贷平台的客服电话,居然都没有人接听。多番努力下,私下联系到一家贷平台的负责人,他透露了自家的秘密:他说钱筹到后其中一个高收益渠道,就是银行。


    某贷负责人告诉:因为这个月底银行也会冲业绩,拿那个去银行冲单的话肯定会赚啊。


    所谓给银行冲单,是指在每季度末,银行都要面临存款量考核,资金短缺的银行会想办法从各种渠道弄钱补充存款,一般来说,银行需要的周转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但回报率却可以高达每月12%,甚至是50%。这种银行从民间拆借资金的业务,事实上触及违规操作,所以,能够揽到这种业务的贷平台也绝不会把真实的用途在页上公布。知情人士告诉,除了那些根本就是骗人的项目外,目前相当多的高回报项目都源于企业做账需要或是垫资,实业项目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回报。


    普惠贷负责人


    解春雨


    告诉:从一个正常的经营角度,资金成本那么高,用的时间那么短,怎么到的开,这可能不是持续的状态。再一个资金成本去掉运营啊房屋啊人工啊,它没有利润可赚,全给投资人做打工了。它一定是不持续的。


    事实上,由于贷平台的数量越来越多,市场信息的透明化,借助贷平台从民间融资的借款人现在也变得越来越精明。从事民间借贷4年时间的秦秀佳就对贷上借款人的真实性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沈阳隆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秦秀佳告诉:现在(月息)应该就在2分3左右,一年前在3分以上,随着投资人越来越多,利率越来越低。3分4分他会借这个钱吗?不会,利息太高。它也会去对比,谁家的利率最低,它就会去借谁的。主要是遍地都是,做这行的。像咱们出去借款也会对比。


    据不完全统计,贷行业目前的平均年收益率在22%)粗略统计年息20%-30%最多,占45%,20%以下占15%,30%以上占40%。一般新上线的平台都提高利率来吸引客户,年息在30%以上,持续至少3个月。


    高息赚钱难持久


    风险控制成关键


    尽管业界对贷平台提供的高息回报存在种种担心,但据民间机构的统计,大多数参与贷平台的投资者还是赚到了钱。不过业内人士同时也坦言,高息回报只能作为阶段性的经营手段,时间长了是坚持不下去的。目前资历比较老的贷平台,回报水平都相对较低,对此我们也在络上找到了此前媒体对拍拍贷CEO张俊的采访,他表示:风险控制如今已经是业内人士最关心的问题。


    2007年,国内第一家贷平台拍拍贷在上海出现,在6年时间里,拍拍贷给出的回报率一直在15%左右,目前几家资历老人气旺的平台给出的利率都比较稳定,且有下降的趋势。负责人张俊告诉,一般实业都无法支撑过高的融资成本。


    拍拍贷CEO张俊告诉:因为早期企业出现状况,可能会到民间去借高利贷。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小微企业它也会比较,会选择对他来讲综合成本更低,更可信的平台。所以如果有那么平台的话,那它也不会长久经营下去。


    据了解,贷行业自在国内出现以来,已经有十几家平台跑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投资者们一方面追求高利率,一方面又十分紧张平台会倒闭。近期一个名为“非常勿贷”的平台,就仅因为上一篇“内部员工爆料”的帖子被投资者挤兑,看似人气火爆的贷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脆弱。张俊告诉,对真正稳定下来的投资人来说,他们往往更看重平台提供的项目是否稳定且低风险,因此,他们花了很大功夫来鉴别借款人的信誉,借助社交络就是他们现在最常用的手段。


    拍拍贷CEO张俊告诉:我们会让这个人去关联一下它新浪微博的账户,我们去看他,他和他的粉丝互动的情况,它有多少粉丝是他的亲朋好友,然后自己使用社交络的习惯。我们大致可以逐步了解这个人的信用程度。以及知道这个人的违约成本。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就能做到不去和线下见面,我们也能够去了解这个人的信用状况。


    张俊表示,目前拍拍贷比较稳定的投资客户大概有150万人,每月放贷金额大概在八千万,业务量和回报率在行业内都不算高,晚于拍拍贷成立的几家站目前的月成交量都超过了1亿元。选取了10家运营一年以上,知名度较高的贷平台,对他们初步统计显示,从2013年1月到2013年6月,10家站的投资人数从2.5万人增加到了3.5万,增长40%,投资额也由20亿增长到了50个亿。


    编后:贷惟有加强监管才能健康成长


    我们注意到,本月24号,成都市一个名为铂利亚的贷平台在站上宣布全面歇业,此时距离这家平台正式上线仅仅只有3个月。据了解,这是一个由90后的年轻团队开办的贷平台,注册资金为一百万元。平台上线后即开出每个月高达6.5%的回报率,迅速吸纳了超过700万元的投资。而对歇业的原因,公告仅以“行业压力过大”为由,未做更多解释;公告同时表示借款会照常归还。在我国,由于个人信用体系尚未规范,传统的贷模式很难保护投资者利益,一旦发生逾期等情况,投资者将血本无归。为此,央行日前下发《支付业务风险提示——加大审核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


    防范络信贷平台风险》,以警示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注意络信贷业务风险。在这里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健全制度化解风险,让贷这一新兴市场健康成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