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4种不同淡白舌情况,主哪些病症,伸开舌 [复制链接]

1#
学中医慧生活

导读:本文列出了四种淡白舌、不同苔象的特征和主症,并以四种消化系统疾病为例进行了辨证治疗分析。大家一起来学学吧!

舌苔由胃气蒸发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反映脾胃的运化功能,舌体赖气血充养,而气血由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而成。因此,在病理状态下,舌象最能为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若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属阳虚水湿内停。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则显枯白无华。

01

淡白舌*腻苔

特征:舌淡白。苔*,颗粒紧密粘腻,如涂油腻状黏液。

主病:气虚湿阻;湿热痰涎胶结于中焦。

辨证:脾虚痰湿化热。

治疗:健脾化湿清热。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卫分症状较明显者,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寒热往来者,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病例:消化性溃疡病。

患者胃脘部灼热疼痛,痞胀不舒,嗳气吞酸,口干欲饮,大便时干时溏,小便短赤。舌苔*腻苔,舌质淡红,脉弦细。属肝胃湿热。

健脾利湿,清热和胃。

杏仁10~12克,苡米12~15克,白豆蔻6~12克,竹叶10~12克,厚朴10~12克,*芩10~12克,陈皮10~12克,法半夏10~12克,苍术10~12克,白薇10~12克,生甘草6~10克。

热盛口渴加沙参12~15克,口舌糜烂加生地12~15克、麦冬12~15克。

02

淡白舌*灰腻苔

特征:舌浅淡偏暗,中部苔*灰厚腻。

主病:中焦寒湿化热;阳虚湿阻。

辨证:脾虚湿郁,阳虚血滞。

治疗:理中汤加砂仁、半夏之类。功能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若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若虚寒较甚,而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强温阳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大。

病例: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久泻不愈,下痢脓血及黏液,腹中隐痛喜按,腹胀肠鸣,五更泄泻,形寒肢冷,食减纳呆,少气懒言,腰膝酸软。舌苔白,苔心逐渐呈现*灰色,舌质淡,脉沉细。属脾肾两虚。

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太子参12~15克,*参15~20克,白术12~15克,干姜6~10克,炙甘草6~10克,补骨脂12~15克,木香10~12克,诃子10~12克,厚朴10~12克,白芨粉3克,分冲石榴皮12~15克,乌梅10~12克。

腹痛加炮姜6~10克,纳呆加生山楂12~15克。

03

淡白舌白苔

特征:舌浅淡苍老。白苔满布。

主病:寒湿阻络,津不上承;暴热伤津。

辨证:脾失健运,血虚湿郁。

治疗:健脾助运,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本方来源于《古今名医方论》。功效补气健脾,行气化痰。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可见恶心呕吐、胸脘胀闷、不思饮食、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病例:厌食症。

患者不思饮食,肢体沉重,浮肿,懒言少动,便溏泄泻。舌苔白苔,舌质淡红,脉细或滑。

健脾利湿。

*参12~15克,白术10~12克,苍术10~12克,苡米15~20克,白扁豆12~15克,泽泻12~15克,茯苓12~15克,大腹皮12~15克,神曲15~20克,山楂肉12~15克。

纳呆加谷芽麦芽各12~15克,尿少加车前草12~15克,腹胀加木香10~12克、蔻仁6~10克。

04

淡白舌*滑腻苔

特征:舌淡白偏暗,舌体胖嫩,苔腻水滑,中间偏厚,苔色淡*。

主病:脾阳不振,中焦寒湿;或为脾虚而肝胆湿热。

辨证:脾阳不振,中焦寒湿,已化热。

治疗:健脾化湿。平胃散加味,还要配合温运脾阳的药物,如干姜、附子等。湿为阴邪,其性黏滞,病程较长,治疗应坚持不懈,即使临床症状消失,仍需服用调理、健壮脾胃之剂,如香砂六君子汤之类,以免留湿未尽,继而复发。

病例:急性胃炎。

患者证见胃脘隐痛,胀满,身倦乏力,头身酸痛,四肢肌肉酸痛,恶心欲呕,口淡乏味,纳呆。察其胃脘区压痛,腹软,无压痛及包块。大便稀溏,每天3次。诊其舌淡,苔白滑厚腻,脉濡滑。实验室报告血尿便常规及血尿淀粉酶均无异常;胃镜检查见胃粘膜充血、水肿,诊断为急性胃炎。此为寒湿困脾,气机不利之胃脘痛。

芳香化湿,健脾和胃,行气止痛。拟用平胃散加味治之。

厚朴12克,陈皮15克,苍术10克,藿香15克,猪苓12克,槟榔10克,枳壳12克,桂枝6克,白豆蔻12克,白芍20克,炒谷芽麦芽各15克,炒薏仁15克,苏叶9克,*连6克,甘草6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有关淡白舌的不同苔象,还有十余种,下次有机会的时候,再和大家一起探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梦可能体现身体问题的某一个结果,但绝不会预测人的未来。但如果自己反复出现某种梦境,医院检查。梦是一个预警,确诊疾病还是要依靠科学!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千万别让所谓“科学”束缚了中医的发展。一起为中医呐喊加油助威!

外国人都开始学中医了,你还在等什么?

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